某种程度上,刘邦和刘备的形象差异恰恰是因为一个是最终的成功者,一个是失败者。前者作为第一个稳定大一统的开国皇帝,后世为了保证政权的天命色彩,不可避免地要削弱刘邦身上的人杰色彩,加强天命光环,尤其是到了东汉时期后,在班彪的王命论和汉书的评价中,这种倾向尤其明显。至于这种非人化宣传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不用找太远的例子,本朝就有现成的。
而刘备作为失败者,一来不用给五胡乱华背锅,二来晋末乱局以及后世类似情况下,蜀汉很容易就会被拉出来作为影射史学的素材,连带先主也会被拉出来作含沙射影的对象,比如假如宽厚仁和的先主夺了天下,会如何如何,实际上想说的是假如XXX夺去了天下,会如何如何。既然连石勒都能被拉出来作象征对象,人品比石勒高了几个华莱士的先主作为精神寄托,并在文学作品中被美化更是很正常的事情。类似的例子,嗯,本朝也有。
最后详细谈谈高祖的人品和宣传问题,关于高祖的人品,从对我汉心怀愤懑的司马迁的史记中都有一些很有趣的小细节:
1、“六年,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如家人父子礼。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後高祖朝,太公拥篲,迎门卻行。高祖大惊,下扶太公。太公曰:「帝,人主也,柰何以我乱天下法!」於是高祖乃尊太公为太上皇。心善家令言,赐金五百斤。”
某种程度上,这才是刘家父子关系的真情流露,同时又把高祖作为儿子和君主相互矛盾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实际上“太公肉”事件中他的心情应该和此次是类似的,在三军面前他必须是刘邦,但在父亲面前他始终是刘季。
2、“十一月,高祖自布军至长安。十二月,高祖曰:「秦始皇帝、楚隐王陈涉、魏安釐王、齐缗王、赵悼襄王皆绝无後,予守冢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无忌五家。」赦代地吏民为陈豨、赵利所劫掠者,皆赦之。”
这一段算是以刘邦的身份为若干历史遗留问题做了个公允的安排,既顾全了秦始皇的面子,又承认了陈涉的楚隐王身份,算是明确了反秦的合法性,对比八八,啧啧。命人给魏公子守灵则是他以魏国旧公族的身份对母国的一种偏袒(多说一点,高祖年轻时并不是某些人说的纯粹混在乡里的流氓,他祖上按汉书的说法是魏大夫,可以明确的是年轻时去过魏都大梁,并在魏无忌手下做了几个月的门客,了解这段游侠生涯,再看高祖释囚斩蛇违和感就很小了,但不清楚的是为何太史公把这一段放到张耳传里)。
3、“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於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这一段算是当年我对高祖开始有好感的开端,要真是个只顾自己的小人的话,身为一代天子何必管这医生的死活,算是刘季口恶心善最直观的表现。同样也算是解释了王陵那句“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的真实意思。换句话说也就是刘邦不怎么愿意做表面功夫,有什么说什么,但真正到利益分配的时候,心里其实始终记着你的好,这是善于收买人心?不,这才是真正对人好。所以知道为啥那么秦末那么多人都喜欢跟刘邦了吧?两个领导,一个看你的错误把你骂的狗血淋头,但年终奖丰厚,休假福利一点不少,另一个把你夸得一朵花一样,平时帮你订个美团外卖收买人心,但年终奖没有,还要义务加班,长久下来你会选哪个?
从这些散落在史记中的小细节才能看出高祖真正的为人,作为刘季,他是当了天子也给老父亲执儿礼的孝顺儿子,是不愿因为自己的病连累无辜医生的宽仁天子,是与沛县乡亲们开怀畅饮的沛县游子,是对追随自己的沛县功臣始终无法真正狠下心的沛县大哥。但作为刘邦,他是能和项羽拿自己父亲生命谈笑风生的痞子,是面对楚军追兵不惜扔下儿女的无良父亲,是病重中听到樊哙反了的流言后本能地想要去除这个威胁的权谋之主。但另一方面,公允地处理了秦末以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吸取秦制弊病与民休息,甚至因为未央宫和萧何发火,坚定不移地推行中央集权的也是他刘邦。
感谢太史公出色的笔,这才应该是一个平民政治家该有的风采,作为个人,他是个宽厚仁和,豪爽利落,大哥风范浓厚,非常吸引人追随的人;但作为一个政治家,一个起点比别人低很多很多的政治家,就是为了那些追随他的沛县乡亲不至于在秦末舞台上横死异乡,他也不得不扮演他该扮演的角色,堆着笑脸的谄媚者,玩世不恭的痞子,心狠手辣的厚黑王者。但另一方面,只要有机会,无论是对父母妻儿,朋友部下,乡亲百姓,甚至是敌人,他都在努力展现自己身为人的那一面,这才是高祖最可贵的一点。
但这样一个人,为何在后世宣传中却逐渐成为人们印象中的流氓痞子,人们只记得他拿老父亲开玩笑,推子女下车,杀韩信等功臣,出现这样的问题,官方宣传其实难辞其咎。简单地说,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高祖身上那种人性是官方不需要甚至要否定的,官方希望你们记住的是一个出生开始就是秦汉人民的红太阳,天命环绕,小弟跪舔,敌人降智,无法模仿的龙傲天。
这一点,班彪的王命论说的最明显: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其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悲失!此世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若然者,岂徒暗于天道哉?又不睹之于人事矣!......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苗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加之以信诚好谋,达于听受,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赴......若乃灵端符应,又可略闻矣。初刘媪任高祖而梦与神遇,震电晦冥,有龙蛇之怪。及其长而多灵,有异于众,是以王、武感物而折券,吕公睹形而进女;秦皇东游以厌其气,吕后望云而知所处;始受命则白蛇分,西入关则五星聚。故淮阴、留侯谓之天授,非人力。。。豪桀見二祖無尺地之階,為專智力,乘釁而起,不知天祚聖哲,帝王自有真也。。。夫刘承尧统,旷世继德,有蛇龙之征,致云彩之应,五纬上聚,天人俱协,明革命之主,大运所钟,不可以非望求也。然狂狡之徒,所以颠蹶而不已者,诚惑于逐鹿之说,而迷于天命也。
连带着汉书里都是这么写的:非雄俊之才。宽明之略。历数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夫帝王之作。必有神人之助。非德无以建业。非命无以定众。或以文昭。或以武兴。或以圣立。或以人崇。焚鱼斩蛇。异功同符。岂非精灵之感哉。
简单地说,东汉官方认为高祖称帝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妈和龙睡了一觉,他屁股上有七十二颗痔,他一出生就是上天的亲儿子,钦定的光与暗之子,无论他本人多混账,上天注定他就是要当大汉天子,臭屌丝们乖乖躺好挨操,不要再做高祖那样的白日梦,你是没有天命的。
这种指导思想下宣传出来的产物,可以让人信个几十年,上百年没问题,数百年上千年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你们自己想想,更别提在宽松环境下人对主流宣传口径本能地都会产生厌恶。
所以我汉之后再这么赤裸裸操作的,基本没有了,虽然天命相助仍然属于重要的宣传口径,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开国天子当世创造了什么举世无双的伟业,所以天与人归......
换句话说,刘邦后世在人品上评价不高,恰恰是因为在天命论的操作下,官方宣传集中在对他的神性而非人性宣扬上,而刘备由于不需要在神性上下太多的文章,反而能以更多的笔墨宣扬他的人性。由此可见,以天命论以及衍生出来的血统论,贵族论评价历史人物,在长久的历史尺度上,是极不可取的
资源均来自第三方,谨慎下载,前往第三方网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