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的性格十分外向,并不像现在这样少言寡语。其实我现在也不算是少言寡语,只是不喜欢跟不熟的人说过多的话,可是随着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的不在一个城市,我的话也是越来越少了,很多场合都是别人在说,我在默默的听,很少发表自己的想法。
小学的时候,每次夏天午休,我都会被值班同学重点照顾,那个时候的我真是太能说话了,前面后面左边右边到处说,管都管不住,经常上每日违规榜,一度被老师认为患有小儿多动症。到了高中之后,处于青春期叛变阶段,迷上了周杰伦,喜欢模仿他那酷酷的样子,认为做个装逼的少年首先就是要少说话,就开始留长头发,在陌生人面前永远都是一副不愿搭理的样子。以至于那几年春节,亲戚来家,我也极少打招呼,父母都说我很没礼貌。
转变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再后来上了大学,因为整个寝室就我一个是外省的,加之河南人的口碑不太好,说话就更要小心翼翼了。后来就懒得多说了,言多必失,单纯的我不知道哪次的一次交谈就被别人抓住话柄,记恨一阵子,这样的社交真的是太累了。
我喜欢我和高中的那群小伙伴们一起说话,每次大家在一起无话不说,很少担心因为一句无心之失导致大家产生嫌隙。
由外向转为内向的原因还是猜不透人心。
办公室有一个特别能说的同事,每天坐在椅子上就开始说起前日晚上的事情,吃喝拉撒甚至与家人朋友说了什么都要分享出来,好在办公室里结婚的嫂子不少,对这种家常里短的事情特别感兴趣,每日也能聊得风生水起,我很羡慕他能把自己的事情分享给大家,但有时候也替他感到尴尬,很多时候大家都在忙工作,无暇顾及到他,他还在那里絮絮叨叨,多少有些话痨的感觉,实在是不好。我更多的时候是不想参与其中,这些生活琐碎并不能引起我的兴趣,我喜欢沉寂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一些话闷在心里也不愿意分享出去,大家都说看不透我,不知道我在想什么的,我倒觉得这样挺好。
其实,说话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是最容易的事,但也是最难的事。
说它容易是因为一个三岁小孩都会说话。而说它难是因为即使是擅长辞令的外交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离不开说话,会说话的人朋友交际面自然比不爱说话的人要多。可是更多的时候,我看到的话多的人都是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说的一堆都是毫无营养的话,听得多了便也觉得此人乏味无比。
说话其实是最不能遮盖一个人的本质的,几句话一说,原形尽露。可是说少了也不好,不爱说话的人,哪怕只说一句二句,也就让人讨厌了。
每每想到这里,我觉得还不如当个哑巴好。但是我坚信,以诚待人即使少说几句,也不会影响交情。相反,处处想着占别人便宜,获取利益,话说得再多,终有被揭露的一天。
资源均来自第三方,谨慎下载,前往第三方网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