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网正式开通,我们为大家提供免费资源,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打地铺

小时候腊月赶喜子,或者过年走亲戚,晚上留宿人多睡不下,就会打地铺。提起打地铺,年轻的90后00后怕是很少见过。新闻常报道的家长送孩子上大学,晚上在操场打地铺,这并不是真正的打地铺。

过去老家办喜子,除了厨子和个别吹奏的人是专门请的,其他的都是本家的自家人。办喜子是大事,至少得提前两天就要开始准备。本家姓的都会赶过来帮忙,少说也有几十人。很多人是十几里山路外的,这么多人晚上睡觉就是个问题。

过年走亲戚也是,大家喜欢集体行动,有时候大人小孩一去就是十来个。那个时候的走亲戚,一个地方有好几个亲戚,每家吃一顿,去了怎么都要留宿一晚,第二天接着走剩下的亲戚。

打地铺这个时候就派上了用场,主人收拾出几间屋子,清理干净。什么堂屋、侧屋都要用上,有时候屋子实在不够用,刚好牛栏的牛轮到别家空置着,就收拾一下,也作为打地铺的房间。

从外面的草垛扯来几捆干净的稻草,扯铺地铺的稻草也有讲究,得从草垛里面掏着扯。外面的稻草风吹日晒已经有些腐烂,不适合用来铺地铺。扯中间的草捆子,扯得不好,容易把整个草垛子扯倒了。

扯来的稻草捆子,扔到收拾好的房间地上,抖开,让稻草平整铺开且略带蓬松,找到几场被子,铺到稻草上,一个地铺很快就打好了。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睡地铺,松软,还有一种好闻的稻草味。当然,有时候睡牛栏的地铺,也会有一股牛屎味,可这并不影响睡地铺的心情。

一个地铺可以挤三四个人,再大点的,七八个人也行,不用担心滚下去摔下床。睡地铺的乐趣主要在于可以热闹聊天,大家都睡不着,漆黑中睁着眼睛瞪着房顶,七嘴八舌地聊着有趣的事。

家乡人现在很少打地铺了,也很少人喜欢在别人家留宿,过年走亲戚都成了形式,都有车了,匆匆而来匆匆而去,饭都不太愿意挨个吃,更别说留宿,一天可能走完好几家。

有些做民宿的地方,返璞归真,旅馆也有地铺,让大家重温过去。这种地铺无论从卫生、舒适度,早就不是过去的地铺可比,但是睡在上面,却怎么也找不回曾经的感觉了。

二三十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睡过家乡的地铺,静下心来,我鼻息中还能感觉到那种淡淡的稻草清香。


资源均来自第三方,谨慎下载,前往第三方网站下载


爱资源分享网 , 版权所有丨本站资源仅限于学习研究,严禁从事商业或者非法活动!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打地铺
喜欢 ()分享 (0)